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晓露[1]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97-102,共6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名’视角下的黄老道家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2YJA720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3)。
摘 要:黄老道家重“名”可追溯至《老子》的“有名”,其中有如下问题需澄清:首先,对《老子》“有名”的诠释,需跳出王弼注的框架。若以可能有黄老色彩的王弼注为《老子》原义,并以此为黄老道家重“名”的思想渊源,不仅使《老子》的“有名”陷入诠释困境,且可能陷入循环论证。其次,回到《老子》文本语境,将“有名”做贯通性解读。“有名”既非具价值判断的规范、管理的“名”,也不仅仅是生成论意义上“物”的生成,而是万物释放本性、以本然秩序存在。“有名”指向“道”之用——生成与秩序。最后,从《老子》衍生出黄老道家思想的关键是君主将价值判断赋予“名”。《老子》非人为规范的“名”被转化为管理、规范的价值之“名”,从而为确立君主的权威性与统治的合法性留下了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