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感知中的影像传播——1978年以来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长镜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邱月 任婉萩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长春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4年第10期167-171,共5页

基  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校共建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助力吉林省乡村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BX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现实主义溯源可至巴赞所说的“木乃伊情节”,即造型艺术对形似的追求及现实的保存。随着照相术与电影的兴起,艺术逐渐逼近现实。作为文艺思潮,“现实主义”强调艺术应反映社会现实。德国剧作家席勒在他的著作《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首次提出将现实主义文艺理念作为叙事与呈现的基本创作方法,他的戏剧作品如《强盗》、《阴谋与爱情》等,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在电影艺术中,现实主义既指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拍摄的电影,也指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

关 键 词:现实主义手法 《阴谋与爱情》 戏剧作品 文艺思潮 《强盗》 巴赞 文艺理念 照相术 

分 类 号:J93[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