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食物观”的农业类高校食品安全学课程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天歌 海丹[1] 黄现青[1] 宋莲军[1] 马燕 王田林 

机构地区:[1]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出  处:《中国食品》2024年第22期12-14,共3页China Food

基  金:2024年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示范课(2024KC43);2023年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3SZTD04);2023年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课程”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食品营养学》为例(2023XJGLX121);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食品安全学》;202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双一流”背景下科研成果向研究生教学资源转化的改革研究与实践(2023SJGLX197Y)。

摘  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食物观”概念,即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2022年,“大食物观”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类高校的食品安全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 键 词:中央一号文件 食物供给 国土资源 农业类高校 食物资源 党代会报告 路径研究 多元化 

分 类 号:F3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