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皮子昕 罗震雷[1] Pi Zixin;Luo Zhenlei
出 处:《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4年第4期76-87,99,共13页Youth & Childr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基 金: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经费支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剖面分析技术下青少年社交网络越轨行为与网络被害的重叠研究”(2023YCYB28)、“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侦查应用与风险规制研究”(2023YCYB09)。
摘 要:目的:以反应风格理论、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和一般攻击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中职生愤怒反刍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来自江西省吉安市某所以初中毕业为培养起点的“3+2”学制中等职业学校的2383名被试,采用愤怒反刍量表和网络欺凌量表进行测量,并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分析中职生愤怒反刍的潜在类别,运用回归方程模型探究其与性别、年级、网络欺凌的关系。结果:一是中职生愤怒反刍可分为低愤怒反刍型(60.6%)、理解原因型(33.4%)和高报复想法型(6%)。二是不同性别和年级的中职生的愤怒反刍及其对各个维度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男生分布在高报复想法组的概率显著高于女生;中职四年级组分布在高报复想法组的概率小于中职五年级组。三是高报复想法组的愤怒水平与网络欺凌行为的相关性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四是高报复想法组对网络欺凌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中职生愤怒反刍水平在类别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应该重点关注高报复想法组,教育着力点应该放在引导中职生合理归因和情绪调节上。
分 类 号:G444[哲学宗教—心理学] B842.6[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9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