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与不隔遭遇迂回与进入--以气氛美学为视角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毅青[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出  处:《东岳论丛》2024年第11期55-62,共8页DongYue Tribune

摘  要: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境界的基础上将诗歌分为“隔”与“不隔”,并标举不隔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却没有对两者进行明确的区分或者说在后来的学者看来,王国维的区分并不显豁。王国维从叔本华直观论来出发进行价值评判,认为“不隔”比“隔”更具审美价值。由此引发了对“隔”与“不隔”作为诗学概念其内涵、源流、意义的争议至今不休。而法国汉学家朱利安则从中国的过程性哲学思维出发,认为中国的诗歌都是间接的,迂回的。从他的角度看,中国诗歌的特质就是“隔”。两人观点截然相反,相映成趣。从中国诗歌的审美经验来看,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对中国诗学的阐释,揭橥了中国诗学的某些特质,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气氛美学为视角,将隔与不隔视为一种审美经验,作为检视二者的中介。不隔可以视为是读者融入气氛,能够通过诗歌直接里面体验到诗歌所呈现的气氛;而隔则是读者不能直接融入气氛,需要经过思考,形成了迂回的美感。从气氛美学角度来看,在中国的诗歌中,“隔”与“不隔”各有其美感,具有可营造性,或通透、或朦胧,并不存在高下之分。

关 键 词:“隔” “不隔” 直观 迂回 气氛 

分 类 号:I01[文学—文学理论] B83-06[哲学宗教—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