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赫云[1] 李倍雷[1] He Yun;Li Beilei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11100
出 处:《美术研究》2024年第6期72-78,共7页Art Research
基 金:2024年国家重点课题[艺术学单列],“基于‘二十四史’《隐逸传》的传统艺术隐逸主题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4AA003]的阶段成果。
摘 要:所谓“修辞”元素指的是间接性指向隐逸主题的那些隐喻性的母题,诸如图像中的“四袖”“豹皮”“渔船”“茅舍”“松树”“枯树”“桃花”“菊花”“岩洞”“独木桥”“茶器”“古琴”“童仆”等。从构图学角度说,这些母题在山水画中是“点缀”性的元素。但从主题学角度讲,它们是具有修辞意义的母题。“四袖”“豹皮”“桃花”“菊花”修辞元素性的母题,所隐喻的隐逸主题大体是“归隐”;“渔船”“茅舍”“岩洞”“独木桥”修辞元素性的母题,隐喻的隐逸主题大抵是“渔樵”之隐;“松树”“枯树”“茶器”“酒器”“古琴”“童仆”等修辞性的母题,多是隐喻了“高逸”之隐。研究不同修辞元素的母题的出现,是探讨艺术隐逸主题的类型和隐逸方式的重要途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