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善”:焦循诠释《周易》的社会伦理关切  

Jiao Xun's Theory about Social Ethic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 Ch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居渊[1,2] Chen Juyuan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6期84-92,共9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7ZDAO11)。

摘  要:焦循对《周易》中的“旁通情”“迁善改过”“保合太和”等概念的内涵作了深入的考察。他认为“旁通”并不是所谓的“六爻发挥”,而是指一索、二索、三索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卦爻之间阴阳爻位置换的三种定式。“旁通情”即为“人情之旁通”,而“人情之旁通”则分别包括“格物”“絜矩”“忠恕”等三个层面的社会伦理关切。“迁善改过”,并不完全是人们常说的改正过失或错误,而是说通过道德自律来体现自身的修养境界,其哲学基础虽然貌似孟子的性善论,但是其底色则是汲取了告子的人性理论。“保合太和”,则是提倡一个统一和谐、人人皆以真情相与的和谐社会,从而演绎焦循关于社会的治乱兴衰、圣人匡时济世的经世之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拓展了《周易》社会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内容和范式。

关 键 词:焦循 周易   社会伦理 

分 类 号:B82-09[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