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正言若反”的反向思维与柔软不争之疏解  

On the Reverse Thinking of"Straight Words Seeming Crooked"and the Softness without Competition in Laoz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赖锡三 LAI Xisan

机构地区:[1]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中国台湾高雄80424

出  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1期1-8,共8页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老子》“反者道之动”和“弱者道之用”,均被放在四十章中,表示出两者之间,尤其“反者”(逆向思维)和“弱者”(柔软思维),具有某种微妙的连结关系。“正言若反”的“正”,不是固定标准、单一方向的“正”,反而是要“反”固定之正、“反”单一之正,以让各种“恢恑谲怪”能够“各正其正”地被包容、被欣纳。四十一章“上士之道”看似“背道而驰”,一连串看似悖谬可笑的“反其道”描述,其实都以“正言若反”的“反反”方式,传达了否定性的大创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都体现出“正言若反”的吊诡表达。亦即透过否定性的去执、去病(若反),反而才能重新返回自然变化、天机自张的最佳活动状态(正言)。人们应该要珍贵守护的“三宝”:一是“慈心”而不争胜,二是“俭用”而不浮奢,三是“处后”而“不敢为先”,《老子》也以它一贯“正言若反”的修辞,来显示“三宝”的吊诡妙用。真正的“柔弱”之“行”,既不只是理性认知,更不是再增强意志,反而是虚损“自伐”“自有功”那种处处想要自作主宰的权力意志,转换成如“上善若水”那般善因循、善回应的柔软之行。

关 键 词:《老子》 正言若反 反反得正 去偏执 反向思维 柔软不争 

分 类 号:B223.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