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锋杰
机构地区:[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2]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48-50,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童心说”获得无数青睐,各类文论史都对它赞美有加。我提出重估,不是否定它的革命性意义,是想更清晰地界定它的来源、内涵、边界与实际的接受情况。“童心说”非“良知说”之直用;“童心说”非“性灵说”的主要思想来源;“童心说”与“赤子说”的心学正脉属性相区别,决定了“童心说”未能成为日后抒情思想之主要基础。“童心说”与“良知说”之抵牾多数学者承认“童心说”与心学的关系,但“童心说”与“良知说”的关系实是模棱两可的:一方面,它固然受到“良知说”的启发;另一方面,它又脱离“良知说”而独立。在李贽,“童心”是诗学概念,将“童心”释为“真心”,是人的唯一应有之心,离其就会虚假,失去成为有价值之人的可能性,并用其概括文学的特性,即“童心者之自文”。左东龄指出:“除在《童心说》一文中运用外,在其现存著作中未再有第二处使用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