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性角度解读现代诗教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丹 

机构地区:[1]应城市开发区学校

出  处:《湖北教育》2024年第35期69-70,共2页

摘  要:现代诗也叫“白话诗”,其创作有意打破古诗在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范式。这就使现代诗难以像古诗那样鲜明地体现音乐美。那么,教师教学现代诗时还要关注诗的音乐性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音乐性是现代诗重要的“生命体征”。本文从音乐性角度解读现代诗教学。一、如何认识现代诗的音乐性虽然现代诗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旧诗,但现代诗、旧诗作为诗的本质是相通的。闻一多在现代诗三美原则中首先强调的便是“音乐美”,徐志摩、戴望舒等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再别康桥》《雨巷》更是突出体现了音乐美。

关 键 词:《再别康桥》 《雨巷》 戴望舒 徐志摩 诗的本质 现代诗 三美原则 诗的音乐性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