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如何融入学科教学——哲思课堂的本质特征、关键技术与育人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睿 曹剑波[2] 

机构地区:[1]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2]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出  处:《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5年第1期19-24,34,共7页Journal for Teaching Research in Schools

基  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哲学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FJ2023BF075)。

摘  要:哲思课堂即融入了儿童哲学的中小学学科课堂。哲思课堂首先是合格的学科课堂,但又体现儿童哲学的精神、理念、方法,聚焦儿童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提出的哲学问题。精神、理念、方法、问题四点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哲思课堂的本质特征和对哲思课堂进行评价的基本维度。要正确处理学科与儿童哲学之间的关系,生成精彩鲜活的哲思课堂,教师需要掌握四项关键技术:预想目标三角洲,从刚性目标走向生成目标;培育团体问题林,从链式提问走向自主提问;编织生生对话网,从教师指导走向生生互促;绘制课堂思维图,从线性思维走向复杂思维。

关 键 词:儿童哲学 哲思课堂 学科哲学 基础教育 核心素养 

分 类 号:G632.4[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