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厦门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2]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出 处:《外国语言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207-214,共8页
基 金: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北京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和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编号:18JDYYA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引言自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简称CMT)以来,隐喻研究开始从语言修辞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即隐喻研究开始了“认知转向”。由于认知视角相对于文化和社会视角的狭窄性,近年来,学者们对认知视角下的语言研究提出了理论批判(Palmer,2006;王馥芳,2015),并由此催生了社会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等新的认知语言学分支学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