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社会语言学

作品数:106被引量:33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周红英王寅赵永峰谢世坚王天翼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热词“xx搭子”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31-140,207,共11页谢世坚 张丽媛 
从2023年起,“搭子型”浅社交风靡全网,成为当代青年人最喜爱的社交方式之一。网络热词“xx搭子”,如“运动搭子”“饭搭子”“学习搭子”等,表示专门针对青年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一致的生活诉求和兴趣爱好而临时组成的伙伴关系。它...
关键词:“xx搭子” 构式语法 语言经济原则 
语言变异的研究进程和研究方法新视角评述
《现代语言学》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陈海霞 
黑龙江省202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校企研三螺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号:SJGY2022011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标识性话语海外译介的百年嬗变研究(项目号:21YJCZH247)。
语言变异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但在语言学领域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认可和重视。本文将对语言变异先期被语言学界排斥,后由拉波夫为代表的研究者慢慢发展壮大,并在近年来引入认知角度进行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介绍其...
关键词: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 研究方法 
从“饭圈文化”的“出圈”用语看网络空间语言治理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2期214-220,共7页王紫菡 
本文以认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以“饭圈文化”的“出圈”用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的现状与挑战。本文认为,“饭圈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网络亚文化,其“出圈”用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语言现象,反映了网络空间语言的多样性...
关键词:饭圈文化 出圈用语 网络空间语言治理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四种双及物构式变异研究被引量:1
《外语教学》2024年第5期39-45,83,共8页李夷 
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2120240587)的支持。
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基于大规模跨变体语料库,使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方法,探索了影响汉语四种双及物构式变体选择的句法、语义、语言变体等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双及物构式变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变体、长度差异和双及物动词...
关键词:汉语双及物构式 构式变异 变体变异 随机森林 认知社会语言学 
成语与现代网络语境的融合: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变异研究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0期494-501,共8页马伊倩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传统的成语逐渐与网络热词相结合,形成了既具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新型语言表达方式。本研究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成语与现代网络语境相结合的语言变异现象。通过在新浪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收集和...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认知社会语言学 词语意义演变 隐喻 转喻 
网络语言的传播发展与规范治理研究——评《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发展传播及规范研究》
《传媒》2024年第18期I0003-I0003,共1页庞琦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影响下,互联网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来自不同教育经历、文化背景、地域的人们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这得益于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由王梦所著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视...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 词汇变异 网络语言 隐喻与转喻 网络词汇 互联网 传播与影响 发展的趋势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牡丹亭》委婉语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100-104,共5页谢世坚 申越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修辞比较研究”(19BYY098);广西硕士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修辞心理学视角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修辞对比研究”(YCSW2023159)。
委婉语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使用了大量的委婉语。国内外学者对汤显祖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委婉语。本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牡丹亭》中的委...
关键词:委婉语 《牡丹亭》 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张文静 崔建立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语言思维假说的构式语法与高中英语习得融合模式研究”(GH23770);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融媒体视域下吉林省红色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SPSK23221)。
互联网时代拓展了网络娱乐空间,催生了大量的网络热词,使人们的语言表达发生了改变。语言的产生是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结合,这些网络热词正是语言与社会认知交互下的产物。认知社会语言学将语言、认知与社会视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 网络热词 构词 变异 
印度英语词汇变异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探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王钤 王明树 
认知社会语言学把认知模型对意义的研究和基于用法的语言模型研究相结合,为语言变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同一语言由于交际情境的差异以及使用群体的差异,不仅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形态,而且会出现语言变异。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
关键词:词汇变异 认知社会语言学 印度英语 
隐喻认知研究新突破——《拓展概念隐喻理论》评介
《外国语言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207-214,共8页王敏 王馥芳 
北京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北京文化对外交流话语体系和国际话语权建构研究”(编号:18JDYYA001)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自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简称CMT)以来,隐喻研究开始从语言修辞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即隐喻研究开始了“认知转向”。由于认知视角...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社会语言学 社会认知语言学 认知视角 语言修辞 LAKOFF 隐喻认知 认知转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