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棚鸽
机构地区:[1]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 处:《诗经研究丛刊》2023年第1期97-111,共15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唐代注疏中的<诗经>学研究》(17BZW090)阶段性成果;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晚清民国诗经学价值的瓦解与重建研究》(2022BWX016)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诗言志、诗缘情、诗者持也甚至诗与谣、歌、乐的关系等问题,皆因“诗”之本义不明而出现诸多争端。如果诗的本义能够解释清楚,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那么“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我们拟从字型结构做一探讨,并就教于方家。一《说文》云:“■,志也。从言寺声。■,古文‘诗’省。”(1)“■”后被隶定为“詩”字。“■”被隶定为“訲”字。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出现两种认知误区,一是认为“诗”字右上角构件“土”为“■”,二是认为“訲”字出现更早。这两种观点都是存在问题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