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甘进[1]
出 处:《学术与实践》2024年第1期159-166,共8页ACADEMIC AND PRACTISE
摘 要:大学的“逻辑学”课程多以导论或批判性思维为导向进行设置和讲授,以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为主要内容,涉及传统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哲学逻辑。若要将导论类的“逻辑学”课程或批判性思维类的课程教学与较高阶的逻辑学知识教学相衔接,可从文、理双向路径进行。在“文”的层面,可借鉴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在“理”的层面,可选择人工智能中的符号主义予以辅助。这种文理交叉的双重衔接不仅增加了逻辑学知识的应用性,而且从跨学科的维度将逻辑学知识深化为大学通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B81-4[文化科学—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