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合唱作品创作与排演的多元化发展探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雷 

机构地区:[1]沈阳音乐学院

出  处:《音乐生活》2024年第12期58-61,共4页Music Life

基  金:“推进中小学合唱美育活动全面开展的规划与策略研究”(LJKR0490)的研究成果。

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文化上不断地相互交融、彼此借鉴,汇集而成了自己独特、悠久的音乐语言,其中包括民间小调、祭祀音乐、舞曲、戏曲、曲艺等等,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不同音乐体裁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0世纪之前,中国的少数民族合唱多以原生态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存在,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广泛地流传着不同形式的多声部民歌。“据各地音乐工作者统计,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多声部民歌保存和流传在汉、壮、布依、傣、侗、毛南、仫佬、羌、藏、彝、哈尼、傈僳、纳西、拉枯、基诺、白、景颇、怒、土家、苗、畲、瑶、佤、德昂、布朗、蒙古、朝鲜、俄罗斯族这29个民族中”[1]。这种类型的合唱来自于民间,代表着所在区域的民族音乐风格与民族文化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侗族大歌”。

关 键 词:多声部民歌 音乐工作者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 民间小调 俄罗斯族 祭祀音乐 侗族大歌 民族文化特点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