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雷
机构地区:[1]沈阳音乐学院
出 处:《音乐生活》2024年第12期58-61,共4页Music Life
基 金:“推进中小学合唱美育活动全面开展的规划与策略研究”(LJKR0490)的研究成果。
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文化上不断地相互交融、彼此借鉴,汇集而成了自己独特、悠久的音乐语言,其中包括民间小调、祭祀音乐、舞曲、戏曲、曲艺等等,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不同音乐体裁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0世纪之前,中国的少数民族合唱多以原生态的多声部音乐形式存在,在不同的民族地区广泛地流传着不同形式的多声部民歌。“据各地音乐工作者统计,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多声部民歌保存和流传在汉、壮、布依、傣、侗、毛南、仫佬、羌、藏、彝、哈尼、傈僳、纳西、拉枯、基诺、白、景颇、怒、土家、苗、畲、瑶、佤、德昂、布朗、蒙古、朝鲜、俄罗斯族这29个民族中”[1]。这种类型的合唱来自于民间,代表着所在区域的民族音乐风格与民族文化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侗族大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