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付安[1] ZHOU Fuan
机构地区:[1]北京工商大学
出 处:《北京教育(高教)》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Beijing Education
摘 要:从课程设计的角度,人工智能具备易得性、生成性、丰富性、简便性的特征,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可将其归纳为工作效率倍增者、基础工作铺垫者、答疑解惑咨询者、多模态生产者、数据记录处理者。在内容重构层面,人工智能能够促进学科交叉、学科前沿、优化概念的表征以及统整概念;在目标重组层面,应当提高目标的高阶性、增强个性化目标、增加数智目标;在促进教的层面,能促进精准把握学生已有基础和学情、进行更有效的师生互动和对话、监督学生的学习结果并给予指导;在促进学的层面,以精准的评价反馈、多概念的相互关联产生效能。人工智能无法直接改变认知加工的深度,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引导和设计;人工智能有可能导致学习目标的迷失,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加以保障;人工智能也无法代替思考,需要学习者自我建构。要避免认知外包风险、目标迷失风险、信息茧房风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