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园”中有关中国染织事业的实践——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湖福  

PRACTICE OF CHINESE DYEING AND WEAVING INDUSTRY IN THE"CUCUMBER GARDEN"--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I HUFU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OF ARTS

作  者:蔡淑娟[1] 李湖福 Cai Shujuan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2]南京艺术学院 [3]江苏美术家协会 [4]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出  处:《服装设计师》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Fashion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现状评估及评价标准研究”(23ZD1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采访者语:自一九五二年的高校院系调整,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便置身于整个巨变时代。工艺美术的知识形态与应用研究获得了紧密关系,核心关切其“经世致用”的作品质感与特性,解决问题的实践倾向构成了当时工艺美术的性格特征。生息于那个年代的学人,在一种并非选择“自觉”的背景下,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投射到服从专业调整的一种理解上。这一点,在李湖福的大量创作、备课文稿中可以得到印证。李湖福默默而又细致地为染织专业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是具体的组织者,还是染织专业的筹划者,基于经验与实践,同时又不断做着各种理论建设,给予了染织专业最早、最有力的支持。

关 键 词:高校院系调整 采访者 知识形态 南京艺术学院 工艺美术专业 染织专业 经世致用 性格特征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