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论公共生活的情感动力及其限度  

Rousseau’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timental Motivation of Public Life and Its Limi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党成孝 Dang Chengxiao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共和主义理论跟踪研究”(23CZZ053);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7世纪法国的绝对主义和个人主义学说及其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与“公民”两种对卢梭理论路径的经典理解均难以融贯解释《爱弥儿》教育方案的要旨。卢梭恰希望调和个体化的“人”与去个体化的“公民”的内在张力,使现代人完成道德与政治化并迈入公共生活。其方案的关键在于,经由家这个转置单位的建构,个体情感得以扩展为道德与政治情感,成为支撑公共生活的动力。但通过在续篇《爱弥儿与苏菲》中展示家的建构在情感维度的内在困境,卢梭揭示出这一方案中个体-家庭-共同体同心圆结构的根本脆弱性。这应被理解为在现代道德与政治教育的限制性约束下,他对支撑公共生活情感之限度的提示。这一提示为思考现代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情感主义视角。

关 键 词:爱弥儿 公民 家庭 道德 

分 类 号:B565.26[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82-0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