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教化:诗的陶冶与启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翟楠[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  处:《今日教育》2025年第1期74-75,共2页Education Today

摘  要:诗的教化是一种文化的教化,与后来由学校担当的知识的教化是不同的。雅斯贝尔斯说古代的教育是陶冶,[1]而不是今天的规范、传授和约束,其道理即在于此。诗所依靠的不是科学和逻辑、规范和约束,而是文化的陶冶和情感的触动。《关雎序》曰:“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又曰:“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从中可见,像《关雎》这样优美的“情诗”,其意也不在“情”,更不在“欲”,而在于“君子”与“进贤”。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诗所具有的特殊教化作用,而完全不同于常识中的感怀与抒情。

关 键 词:《关雎》 教化作用 雅斯贝尔斯 进贤 规范和约束 陶冶 被遗忘 君子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