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 处:《私法》2024年第1期86-104,共19页Private Law Review
摘 要:私法行为系应税事实构成,二者相背离的情况甚少,且多集中于避税领域。以实质课税原则为基础的反避税认定实质上是社会利益与意思自治之间的博弈,其对应税行为作出的与民事法律行为相背离的解释评价也受到了税收法定主义的怀疑。合理解决此类争议的重要思路,即尊重民法确立的解释基础,在维护国家税收权益与可预测性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实质课税原则在实践中缺乏解释方法的承接,将域外的解释规则简单拿来扩充其内容并不一定是一个好路径。回归我国现有法律体系,通过虚假行为规则的应用可在法律架构上的解决避税行为识别问题,以虚假的表面行为与隐藏行为的意思表示分析方法统合避税事实的形式与实质判断,以解释方法的同一性尽力调和同一行为在民法与税法上的分析差异。从而,扩充实质课:税原则的解释功能降低税法的不确定性,穿透民法与税法的理论根源,丰富实践技术指导,构建民法与税法协调统一的法治体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13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