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对亚里士多德羞感理论的批判与改造  

作  者:王竹音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哲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出  处:《大庆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Daqi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亚里士多德将羞耻提及为与荣誉相关的一种情感,强调其并非美德;然而,现代哲学家马克思·舍勒却将羞感提升为其伦理学核心概念,认为羞感高于道德,与对个人价值的维护相关。二者皆认同羞感来源于人介于动物和“神”之间的特殊性,能够影响人的道德决策。不过亚里士多德认为,羞感是负面的欲求情感,在其目的论框架中位置低于道德德性。舍勒则改造羞感为积极的价值情感,使之在其价值伦理学中成为一切道德的根源与基础。

关 键 词:羞感 德性 价值情感 价值先天 

分 类 号:B82-054[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