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安梧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济南250100 [2]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济南250100 [3]台湾元亨书院,中国台湾
出 处:《泰山学刊》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摘 要: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明互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极大地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如实时翻译工具的广泛应用使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沟通。同时,人工智能也被应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如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展示等。然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削弱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为应对这一挑战,有必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融入更多文化敏感性和多样性考虑,加强文化教育,提升公众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中华文化中的“知止的文明”理念和“主体际性”实践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的自我克制和相互尊重,以实现文明的健康、多元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