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 处:《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6期40-47,共8页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京都学派与胡塞尔现象学研究”(19BZX09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日本哲学界初期对现象学的接受,蕴含着日本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多种潜在可能性。田边元对现象学的接受、对西田哲学的批判和他自身哲学体系的形成有密切关联。在西田哲学中,现象学被纳入其自觉体系和场所逻辑之中,被认为是从绝对自由意志或绝对无的场所发展而来。田边批判西田的哲学体系建基于其本人的宗教体验之上,无法发挥现象学作为哲学的反省功能,并从相关、媒介关系的逻辑出发,认为宗教和哲学应该是相互媒介、相互限定的关系。这种哲学立场成为他后来提出的“种的逻辑”的基础。到了“种的逻辑”的阶段,田边虽将重心移至社会存在论,但也对现象学中的视域、阴翳等概念展开了思考与批判,宗教与现象学的关系亦可通过“种、个、类”的相互媒介得到说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