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癯而实腴”:情、理、词、格的相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解读  

作  者:张香来 汲安庆 

机构地区:[1]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淮安211700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44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2025年第2期39-42,共4页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基  金:江苏省2024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强师计划’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编号:B-b/2024/01/205)的研究成果。

摘  要: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很自然地实现了他“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美学追求。该篇散文以“明月”意象为统摄,以“欣然——陶然——释然/怅然”的情脉一路贯穿,不仅在闲人、明月、竹柏三种意象中寄寓了丰富的哲理内涵,而且也映射了作者赤子之心、忻合共情、空明心地这些言语人格的特质,创造了情词相称、理词相称、格词相称的美学范式,具有无穷的韵味。

关 键 词:癯而实腴 情词相称 理词相称 格词相称 《记承天寺夜游》 

分 类 号:G634.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