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秩序之外的凌乱爱情——爱弥儿家庭悲剧背后的卢梭教育学  

Chaotic Love Beyond Natural Order:Rousseau's Pedagogy Behind the Family Tragedy of Emile

作  者:康永久[1] KANG Yongjiu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出  处:《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  金: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城市或有闲者的教育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成长问题”(项目编号:24FJKB011)的中期成果。

摘  要:无论是爱弥儿还是苏菲,他们的成长过程,都是那种天真浪漫的力量慢慢消失,自己则越来越稳重的过程。他们能够走到一起,不是因为卢梭强调的那样一套自然影响,而是由于那种残留的烂漫天性的作用。由此促成的那样一种坐享其成的爱情,最终让卢梭揪心,以致他要阻断那样一场热恋,让他们回归感情、美德和对诚实的事物的爱。这样建立的自然家庭,是费孝通所说的事业组织,基于阿波罗式的文化模式。它强调关系的既定性,要求夫妻双方在整个人生中都保持自制,不追求任何新的意义,一旦进了城,就容易出现各种狗血的出轨和背叛。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所接受的自然教育本身一直在掏空爱情的根基,使他们不能进行文化生产和意义创造。卢梭不断强调,自然教育应该教人“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最后一语成谶,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将爱弥儿和苏菲彻底培养成了孤独的人。

关 键 词:自然教育 爱情 事业组织 文化生产 自我实现的预言 

分 类 号:G40-09[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