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笔谈  

A Symposium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i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忠敬[1] 王翔宇 张静[3] 王洁[4] 周文叶[5] 张怀浩 张思怡 郁琴芳[8] 逄霞 毛亚庆[7] HUANG Zhong-jing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2]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山东济南250000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上海200062 [4]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5]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 [6]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200032 [7]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8]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9]济南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出  处:《基础教育》2024年第5期16-37,共22页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研究”(项目号:ABA220028)。

摘  要:进入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教育的情感转向,即教育由重视知识、认知能力培养转向同时重视甚至更加重视人的情感,重视社会与情感能力(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社会与情感能力主要是指以情感为中介来处理人际关系、进行社会适应的能力,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能力。大量研究表明,社会与情感能力与学业成绩、社会成就和个人幸福感高度相关。尤其是在当前日渐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的情感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直接影响了个体的生活质量,也事关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和谐。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认知性能力和动手技能越来越被机器替代,情感能力作为人所独有的能力越来越显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本组笔谈围绕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内涵、意义、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如何培养(课堂教学路径、学科实践路径等)、教师能力提升、家校社如何协同育人等关键话题,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其中既有基本理论的阐释,也有基于实证数据的分析;既有对跨国跨文化研究的比较,也有中国本土的阐释;既直面问题和挑战,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些阐述,为人们深入思考、探讨和实践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提供观点上的启发和思路上的借鉴。

关 键 词:社会与情感能力 社会情感学习 协同育人 

分 类 号:G40-012[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