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顺福[1] SHEN Shunfu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济南25010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家心学通史研究”(24JZD008)。
摘 要:中国哲学史上是否存在着气学一派?学术界一直有争议。针对佛学以空来虚化形体之物的世界观,张载提出变化的万物并非虚空,而是以气为其本体,作为本体的气是万物生存的终极本原。王廷相为了纠正程朱理学重理轻气的世界观,再次主张气是本体。他把气分为三类,即元气、生气(阳气、阴气),其中作为本体的元气其实是性,作为元气的性与阴阳气质结合,共同形成了合“理”的世界,其中的理出自性或元气,故元气是存在之本体。王夫之吸收了张载的气本体观和朱熹的理本体观,将前者的气之本体与后者的理之本体相结合,形成了理和气相统一的本体概念。从其将气视为主题词并以气定义本体来看,张载、王廷相、王夫之等的确可以形成气学一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