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顺福

作品数:167被引量:31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儒家德性人性传统儒家荀子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语言与言说的关系看汉语的思维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39-40,共2页沈顺福 
对汉语言的哲学思考与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不过,现有研究通常由语言学家完成,鲜有哲学家参与,其理论成果常常流于表面而未及要领。本文认为,古汉语中“言”有两种内涵,用索绪尔的话说,“语言分为语言和言说”。言的这两种内涵揭示...
关键词:思维工具 超越存在 思维特征 思维活动 流于表面 形式化 古汉语 言说 
气即本体——论中国哲学史上的气学传统
《甘肃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沈顺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家心学通史研究”(24JZD008)。
中国哲学史上是否存在着气学一派?学术界一直有争议。针对佛学以空来虚化形体之物的世界观,张载提出变化的万物并非虚空,而是以气为其本体,作为本体的气是万物生存的终极本原。王廷相为了纠正程朱理学重理轻气的世界观,再次主张气是本...
关键词: 气学 张载 王廷相 王夫之 
体认即反思
《河北学刊》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沈顺福 
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现代视域下的儒家人道观新论”(24JHQ005)。
体认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是指由心灵自身所发动的、面对自身的活动。这种对自身的心灵活动便是现代哲学的反思。体认既是对天理的体合、实现心理合一,也是让本性澄明。理学家认为,自然的浊气遮蔽了天生的本性,而体认便是心灵...
关键词:体认 反思  理学 
仁即知:传统仁学的一种现代诠释
《齐鲁学刊》2025年第1期16-26,共11页沈顺福 高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
传统儒家尤其是理学以知释仁,将仁理解为德性之知、真知、觉、良知等,仁即知。作为知的仁是一种由心灵所主导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能够认知的心灵与对象相贯通,不仅完成了一项活动,而且能够产生认知,实现自明。这种自明性活动尚未形式...
关键词:  超越性 儒学 
逍遥与自由之辩
《江西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6-25,F0002,共11页沈顺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家心学通史研究”(24JZD008)。
道家崇尚自然、向往逍遥,不少人据此将其视为追求康德哲学的自由。在表面上,二者以自己为主、自作主宰,十分相似。但是,二者的体系完全不同。道家逍遥以自身之普遍本性为起点,自由则以个体意志为主宰;道家由性而任情,认可情感的地位,逍...
关键词:逍遥 自由 自然 超越 
从语言与言说的关系看汉语的思维特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26-35,共10页沈顺福 
山东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计划“儒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建设”(项目批准号:24RWZX04)的阶段性成果。
言说即思维,语言观即思维观。基于模仿机制的汉语言乃是对言说对象的描述,动词描述了某个动作,名词描述了某种现象。动词所描述的动作乃是某种非形式化的活动,未被经验形式化,因此是超越经验的存在。名词所描述的对象是静态的事物,即,...
关键词:汉语 动词 名词 语法 
我们为什么要讲道德
《中州学刊》2024年第10期89-97,共9页沈顺福 
山东大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研究计划“儒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建设”(24RWZX04)。
道德是道德法则、规则、判断等的简称,其中的核心是道德行为与道德法则。道德行为,如仁,是因循道德法则而产生的活动。法则关联着若干要素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确保了整体的秩序。在秩序整体中,行为人不仅被约束和规范,而且同时获得某...
关键词:道德 整体 法则 自由 
儒家仁爱伦理的发生图式及其谱系演变被引量:1
《学习与实践》2024年第8期120-127,共8页王闻文 沈顺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儒家心学视角下的现代虚无主义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FZXB072);山东省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立德育人的时代路径探索”(项目编号:CTL202307013);2023年山东大学儒学院研究生重点科研项目“朱熹心性论与人禽之辨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3RXY029)。
在传统儒家那里,仁爱伦理首先指向血缘伦理,其所强调的是爱从亲始及爱亲的重要性。汉唐儒者所建构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之于爱亲的“先在性”,拓展了儒家血缘伦理的范围。而实现对儒家血缘伦理超越的是宋明儒者所构筑的“共生伦理...
关键词:儒家 仁爱伦理 血缘伦理 万物一体 
论传统儒家经典观
《孔学堂》2024年第1期14-24,123-133,共22页沈顺福 Zhu Yuan(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0年度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FZXA005)阶段性成果
传统儒家以《诗》《书》等为经典。这些经典创作于圣贤,不仅反映了普遍的道与理,而且洋溢着圣贤气象。普遍的道与理构成了经典的内容,并使经典具有了知识价值,圣贤气象的洋溢不仅彰显了经典文本形式上的优美,而且能够产生感化效果。经...
关键词: 经典   儒家 
好恶与生存
《社会科学研究》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沈顺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
好恶是人心对外部存在(如名利、义)的反应,表现为情。好恶之情是气质人心与外部存在之间的气质感应,好好色、恶恶臭。从孟子开始,儒家以性释心,心动变成性动。好恶是性的活动。基于性的好恶不仅是自然的活动,而且是必然的活动。这种自...
关键词:  感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