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维昭[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科举文献整理和数据库建设”(23&ZD296)。
摘 要:中国科举制度曾以其“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而享誉国际,对东亚国家科举制度的建立和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晚清却被彻底废除。我们不能以“人拾我弃”的直观现象去断言晚清废科举的成败得失。晚清废科举由废八股发端,这不仅因为晚清的八股文体已萎缩成一种锢蔽文明、导人于无知的考试文体,更因为这种文体以经学信仰为基础。明、清科举是依据“六经治国”思想去设置其考试科目结构的,八股文体处于这个科目结构的核心位置。光绪二十七年禁止八股文体之后,经学信仰依然存在于科举制度中,成为抵抗新学的一股力量,导致改革派“渐废”策略的提出,导致士子在科举与学堂之间产生观望态度,清廷最终只能彻底废科举。晚清的“废科举”具有多层的文化指向,对于晚清启蒙运动来说,废八股是在废弃一种影响极大的锢蔽文明、导人于无知的考试文体;对于晚清救亡运动来说,废科举是在废除不适时用的传统科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废科举是在废除一种以“六经治国”理念为根基的人才选拔制度。
分 类 号:G529[文化科学—教育学] K252[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9.2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