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开国[1,2]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2]衡水学院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河北衡水053099
出 处:《求索》2025年第1期114-124,共11页Seeker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春秋时期的文化转型”(项目编号:17BZX006)。
摘 要:相对礼数论而言,春秋时期的礼义论是关于礼的价值意义的学说。鉴于春秋时期的礼流于外在的仪节形式,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开始强调礼的内在价值,形成了礼学史上系统的礼义论。春秋时期的礼义论主要包含四大内容:一是哲学高度的礼与天地并;二是国家视域下的礼为国之常;三是个人角度的人无礼不立;四是道德方面的礼以观德。这四大内容,从天到人,从国家到个人,说明礼义论的价值意义,最后聚焦礼的本质属性。正是因为春秋时期强调了以四大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礼义论,礼才被公认为全社会的规范,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