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中“人的主体性”建构逻辑  

作  者:谷鹏飞[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109-110,共2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发生于1917年至1927年间的中国“文学革命”,是一场通过文学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继而塑造社会新人、筹划未来民族国家建设的文化启蒙与现实政治运动。作为一场“由内而外”的文学革新运动,它标志着文学助力现代主体性“人格”建设在现代中国的正式启幕。处于这场革命中心的“人的主体性”,是一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酝酿与全面展开时期发生的、弥漫于文学内外的、以改革甚或弃逐传统文学的形式与内容为手段,以追求文学表达的“个体-大众-阶级-民族-国家”主体性为主题,以塑造审美的人、道德的人、知识的人为目标,最终助力个体主体性与国家主体性建设的现代性勇力。

关 键 词:文学革命 文化启蒙 个体主体性 民族国家建设 形式与内容 文学表达 人为目标 审美的人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