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1,共1页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摘 要:孙奇逢的儒学地位在于继承阳明,重建道统,推进中原学术。孙奇逢从分立的姚江七派上溯至阳明学说,直接姚江之学。他认为王阳明挽救了明代理学危机,解决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阳明崛起,揭良知为宗,博约、知行合而为一。盖仲尼殁至是且二千年,斯道为之大光,而全体大用,立德、立言、立功随感而应,无处非道,无地非学,腐儒面目得阳明一洗之。”(《夏峰先生集·卷九》)孙奇逢接续了王阳明的这一主张,“究而言之,博后约,道问学,正所以尊德性也;约后博,尊德性,自不离道问学也,总求其弗畔而已”。(《夏峰先生集·卷九》)孙奇逢这一主张有其思想渊源与历史语境一一是从晚明理学困境下生发的新治学思路,也是明亡清兴中原板荡人才凋零书籍遭厄的现实困境下的选择。同时,他又“和会朱、陆”,重建传统儒学道统,实开清代理学之先。孙奇逢承继宋儒创立的另一种儒学范式一一心性之学,有别于黄宗羲、顾炎武承继宋儒而来的以知识论为中心的儒学,坚守并重建了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内圣道统谱系,推进了中原学术持续并深入发展。孙奇逢著述的地方性史传作品《中州人物考》等著作梳理了中原地区学术发展脉络,保存了大量文献资料。孙奇逢创办书院,讲学授徒,结交各地士人,极大促进了中原学术的传播与发展,并扩大了其在清代甚至在当下的影响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