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问学

作品数:139被引量:11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畅钱志熙路新生方克立李翔海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孙奇逢专题研究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1,共1页
孙奇逢的儒学地位在于继承阳明,重建道统,推进中原学术。孙奇逢从分立的姚江七派上溯至阳明学说,直接姚江之学。他认为王阳明挽救了明代理学危机,解决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阳明崛起,揭良知为宗,博约、知行合而为一。盖仲...
关键词:孙奇逢 尊德性 道问学 心性之学 宋儒 明代理学 道德修养 夏峰 
一生学术小结——耄耋之年的自我批判
《文艺争鸣》2024年第9期135-149,共15页杜书瀛 
2024年7月19日,我86周岁。1986年,除了上学读书的时间,我一直“待在”文学研究所这个学术研究单位。我一生没有别的本事也不喜欢干别的事,只对“道问学”感兴趣,因此作了60余年学术研究。今日,我的学术写作即将封笔,回首一生学术经历,...
关键词:自我批判 学术写作 学术经历 学术研究 道问学 文学研究所 小结 
“效”与“觉”:魏源对朱熹“生知”的“接着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4,共4页柴敏辉 
朱熹与魏源都重视“生知”的命题。朱子的“生知”是在处理“致知”与“尽心”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的,认为具有“生知”资质的人“尽心”后方能成为“圣人”。魏源则从知识分类的角度进行论述,将知识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尊德性...
关键词:“生知” 朱熹 魏源 “尊德性” “道问学” 
关中儒学的转型与重建——以李二曲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朱子学研究》2023年第2期195-208,共14页俞秀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之际关学价值论研究”(项目编号:20XZX008)。
李二曲作为明末清初的关学殿军人物,同容城孙奇逢、余姚黄宗羲一并“高名当时”,时论以为“三大名儒”^(①)。二曲“生平论学,无朱、陆,无王、薛,惟是从之”^(②),其学“以尊德性为本体,以道问学为工夫,兼尽姚江、考亭之旨”^(③)。二...
关键词:李二曲 孙奇逢 尊德性 道问学 心体 关学 黄宗羲 朱子 
论戴震“心之明”的内涵与特色被引量: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8,共8页杨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永全书》整理与研究”(21&ZD05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皖派学术的跨学科研究”(22JJD770001)。
清儒戴震素以批判宋明理学而著称于世,他以“反理学”的姿态痛责理学“以理杀人”,对清代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字义疏证》三分之一的内容皆在探讨“理”,从根本上动摇了宋明理学立论根基,戴震“理学”或“新理学”由...
关键词:戴震 “心之明” “道问学” “尊德性” 
我国传统教学论走出的中国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159-160,共2页李乾明 
我国传统教学论是指中国古代儒道释格局中儒家思想占主流的教学观念体系,它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走出了一条明德、新民、至善的中国道路,积淀了尊德性、道问学的中国经验。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得道守正的人才,它的教学内容以学习经典为主,...
关键词:传统教学论 启发诱导 君子不器 知行合一 尊德性 道问学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以道为本与明心悟道——以朱熹、王阳明为例
《东岳论丛》2023年第1期169-180,共12页彭彦华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重大项目“陆王心学与当代国人的人文信仰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GZGX09)之阶段性成果。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中国哲学的底色。天地人三才,以人心为主宰,会通成就了天道、人道、地道三位一体的道体。道乃宇宙生命之大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各家皆得道而立。诉诸良知揭开道学的真谛,辨析朱、王的悟道之法:朱熹...
关键词:以道为本 明心悟道 朱熹 王阳明 道问学 尊德性 
古代书院蕴含的德育关切
《精神文明导刊》2022年第12期58-59,共2页刘晓川 
书院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经过唐末五代的发展,宋朝初期书院逐步发展成型,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形式。中国古代书院在载道问学的同时,尤为注重德性,蕴含了明伦修德...
关键词:教育组织形式 古代书院 德育 唐末五代 道问学 关切 相互促进 蕴含 
“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的再认识——以朱熹、陆九渊思想为考察对象
《朱子学研究》2022年第2期56-68,共13页黎晓铃 张品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朱子学与台湾文化意识研究”(20BZX086)阶段性成果
在鹅湖之会前,朱、陆的矛盾已经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朱熹批评陆氏心学“脱略文字、直趋本根”①,而陆氏兄弟则批评朱子理学“留情传注翻榛塞”②的支离而使本心荒芜阻塞。但在吕祖谦看来,二者应该是可以“会归为一”的,由此费心组织了鹅...
关键词:鹅湖之会 尊德性 道问学 陆九渊 朱子理学 朱熹 传注 心学 
道问学与尊德性折衷于孔子之道--论孙奇逢解决朱陆五百年聚讼的理路
《河北学刊》2022年第6期16-27,共12页程志华 王珏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王船山哲学研究”(20FZXA004)。
自从“鹅湖之辩”后,“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便一直延续下来。对于这长达五百年之“聚讼”,孙奇逢解决的理路是,既承认二者之别,又阐释二者之同,最终超越出“门户”之争,将二者“折衷”于“孔子之道”。“孔子之道”虽为“本于天”...
关键词:孙奇逢 道问学 尊德性 折衷 孔子之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