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息、养心与儒家工夫论的不同向度——以朱熹《调息箴》引发的争论为中心  

Breath Training,Heart Nurturing and the Varying Dimensions of the Confucian Theory of Self-Cultivation-With the Debate Concerning Zhu Xi's Advice on Breath Traning as an Example

作  者:张清江[1] ZHANG Qingjia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宋代理学家祠祀信仰研究”(22BZJ051)。

摘  要:朱熹作《调息箴》的举动,在后世朱子学者中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对者以胡居仁为代表,认为书中所作调息这一身体技法只关乎“养生”,不能用于“存心”,其依据在“心”的灵妙性及对身的主宰性,因而不应该用调整气息的方式去控制心灵;另一方以饶鲁为主,认为《调息箴》所示方法为“收心”的必要手段,是“持敬”工夫中的一环,其着眼点在身体的现实处境对“心”所可能产生的反向影响,认为调息是现实工夫实践中需要运用的方式。对身心关系关注焦点的差异,以及“心”在中国思想传统中所具有的多面性、复杂性,是导致这一对立态度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儒家工夫论传统的不同向度和丰富内涵,彰显着中国思想传统对身心关联之独特经验的揭示。对儒家来说,要实现性天相通的圣人之境,需要充分发掘“虚正之心”的灵应向度,但也不能忽视身体羁绊和牵制的现实向度。这两种向度共同指向对人类精神如何实现超越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

关 键 词:朱熹 《调息箴》 身心关联 持敬 

分 类 号:B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