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文艺美学的人民性与时代化建构——以吕荧的文艺美学观为考察对象  

作  者:韩清玉[1] 黄长明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  处:《文艺评论》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  金:2024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的吕荧文艺美学思想研究”(项目号:2024ZSMS015)结项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互鉴视阈中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路径与理论形态研究”(项目号:22JJD750028)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吕荧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的阐释和中国化建构,现实性、情感性、时代性与人民性是吕荧文艺美学思想的四大特征。现实性与情感性的统一是吕荧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强调文艺的革命性同时兼顾主观精神和审美属性。在与左翼文艺界的诸次论争中,吕荧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时代特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其理论重心由“阶级性”转向“人民性”,关注人民文艺。现实性与情感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的阐发,而时代性与人民性则聚焦于中国化建构。吕荧的文艺美学思想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下文艺政策有诸多相合之处,具有显著的当代价值。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吕荧 现实性 情感性 时代性 人民性 

分 类 号:I01[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