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鲍国华[1]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300387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2期226-231,共6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学人之研究,侧重于道统、学派和具体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教学与学科建设和学术生产之关联,得到的关注较少。中国现代文学学人,名师辈出,但着力凸显的,主要是其学术成就以及对硕博士研究生的指导,而非日常的课堂教学。衡量学人的学术贡献和历史地位,主要依据其撰写了哪些重要的学术著作,培养了哪些优秀的硕博士研究生。事实上,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拥有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制度性保障,使学科得以确立,使从业者的地位得以稳固。其中,教学的作用不可或缺。如果说学术研究(包括研究型教学1)标志着一个学科所能达到的上限,那么课堂教学,特别是面向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无疑坚守着这一学科的底线。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为切入点,关注学人的教师身份,以考察教学对于学科建设和学术生产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教师身份 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 学术贡献 研究型教学 学科建设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制度性保障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