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葛涵瑞
出 处:《华中学术》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Central China Humanities
摘 要:多识鸟兽草木,是先秦时期传统博物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汉儒解释经典时,重视其中名物,并将名物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比附政教。随着博物观念的发展,注者解释名物时逐渐脱却经学指征,将其还原为可见可感的自然之物,与诗学中的感物相应和。名物从政教象征具体化至实际生活,成为“直寻”“应物斯感”一类诗论的基础。通过博物观念来考察汉魏诗歌的感物传统,可知六朝诗学的“感物”不仅是单纯的复古,回到先秦的“多识草木鸟兽”;更成为一种兴发情感的中心点,开启后世兴寄论的先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