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道德经》隐喻的连通整合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艳[1] 

机构地区:[1]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

出  处:《海外英语》2025年第4期206-209,共4页Overseas English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概念整合视域下的《道德经》隐喻翻译(项目编号:AHSKQ2019D121)。

摘  要: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对其深入研究揭示了隐喻超越语言修辞层面的认知功能。《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喻表达,但相关研究仅50余篇,且多集中于个别概念的解读以及不同译本的翻译策略对比,从认知视角探讨其隐喻连通关系的整合机制研究较为少见。文章尝试采用对应连通、类推连通、部分与整体连通、普遍与具体连通、非相关性连通这五大连通关系以及“四空间”模型阐释《道德经》中的隐喻,旨在揭示隐喻在道家哲学中的生成机制,以期为理解和翻译隐喻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隐喻 认知语言学 《道德经》 连通关系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