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绑架了新闻性——《包身工》反思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杰 

机构地区:[1]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出  处:《语文月刊》2025年第2期72-76,共5页

摘  要:夏衍的《包身工》以“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揭露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上海的“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有学者认为,“从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统一这一角度来看,《包身工》确有资格充当报告文学的一种‘标本’或典范”(张春宁:《中国报告文学史稿》,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教材“学习提示”也建议:“阅读时要多留意其新闻性与文学性是如何做到有机统一的。”然而,“有机统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至少表明《包身工》不是简单的“有新闻性”加“有文学性”;但新闻性和文学性究竟是以什么方式“统一”的,或者说两者在“统一”时各自“减损”或“增添”了什么内容,值得注意;更重要的是,这种“统一”最终是不是“有机”的,还有待商榷。

关 键 词:三十年代 《包身工》 夏衍 报告文学 文学性 新闻性 包身工 

分 类 号:G634.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