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公民在以色列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地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意[1,2] 孙伟意 

机构地区:[1]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2]《阿拉伯世界研究》编辑部 [3]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东研究所

出  处:《宗教与美国社会》2024年第1期182-200,380-381,共21页Religion and American Society

基  金:2020年度上海市“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色列的教育政策和历史课程从社会政治现实中衍生而来。自1948年建国后,以巴关系一直以军事对抗为主,生活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公民被当作潜在的敌对势力。教育成为以色列当局对巴勒斯坦公民施加影响的一种政治手段;历史课程更是成为延续以巴冲突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对比了以色列中学历史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第一阶段出于民族团结的需要,强调“熔炉政策”下的国家认同,相关课程设置刻意强调犹太因素,忽略巴勒斯坦因素;第二阶段出于“社会一体化”的需要,强调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存,弱化巴勒斯坦公民的民族认同感;第三阶段出于“文化多元化”的需要,呈现出比以往更开放、更丰富的视角,但教科书中漠视巴勒斯坦叙述的合法性问题,忽略巴勒斯坦公民应有的话语权;第四阶段由于社会内部的分歧与斗争过于复杂和激烈,巴勒斯坦公民的需求不断被削弱。尽管在不同阶段做出一系列尝试,以色列的历史教育依然遵循犹太复国主义价值观,强调以色列建国的合理之处。巴勒斯坦公民始终居于以色列教育体系的边缘,成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缺席者”。

关 键 词:以色列 历史课程 巴勒斯坦 犹太复国主义 

分 类 号:D838.2[政治法律—政治学] D838.1[政治法律—外交学] G633.5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