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新文化地理学与民族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晨宇[1] 胡亚楠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5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东北解放区乡土小说研究(1945—1949)”(项目编号:23CZW053);辽宁省教育厅社科项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LJ112410140096)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国际地理学界中,新文化地理学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李蕾蕾认为,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文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1)叶超认为,新文化地理中的“地理”概念不同于人们惯常认为的自然地理,它的“空间”已由先前的忽略人性、人的社会政治属性的“空间”变成社会空间、政治空间、经济空间以及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空间。(2)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来剖析文学作品所构造的意象空间,是从相对客观物质的视角来拆解创作主体的主观构造,同时观照虚构意象的意涵,从地理向度协同文化意蕴来意使场域秩序化。

关 键 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民族文化融合 新文化地理学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I106[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