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品数:462被引量:38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春玲张学昕迟子建王艳荣孙新媛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伦理研究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170-175,182,共7页纪秀明 王清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立项“迟子建小说叙事伦理研究”(YJSCX2024-106)阶段性成果。
叙事伦理并非伦理法则在文本中的简单映射,而是伦理与叙事的互动互为。小说伦理的表达借助叙事得以实现,叙事形式技巧中又隐藏着伦理取向。《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以鄂温克族为叙述对象的小说,迟子建没有止步于对日常生活的直接描摹,...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叙事伦理 叙述者 视角 时空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流浪意识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朱潭静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实践着“用小人物说大历史”的创作理念,其故乡的体验和生活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传达出她对于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相遇时的思索和忧虑。迟子建在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将流浪意识融入鄂温克族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流浪意识 
莫问前路,且读且行
《品质》2025年第2期88-88,共1页刘芳 
“中国人偏爱大山大河,因为有山就有水,论语里孔子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河边,有水也有山,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是主播董宇辉在直播间里对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解读。一时间《额尔...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大自然 
徐穆实翻译人文关怀思想探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韩晓秋 
2020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面上项目):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135509138);2022年度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隐性思政教育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GJQTZX202201)。
当代汉学家徐穆实的中国文化和文学翻译涉猎题材广泛,译笔柔美,他对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的翻译在西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翻译行为体现了他作为译者主体的人文精神。透过其个人经历,翻译行为及其系列话语,解读其所抱持深切的人文...
关键词:徐穆实 人文关怀 少数民族题材文学翻译 额尔古纳河右岸 
汗马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驯鹿森林
《森林与人类》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张家苗 翟鹏辉(摄影) 刘兆明(摄影) 
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美呈现了作家迟子建笔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驯鹿森林图景。这片土地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馈赠,独特原始的寒温带森林古木参天,驯鹿扒开积雪细嗅苔藓,黑嘴松鸡在雪地里做窝,兔子、狍...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 鄂温克人 黑嘴松鸡 寒温带 古木参天 驯鹿 迟子建 
“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以《额尔古纳河右岸》英译本为例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5年第2期7-10,共4页马斯逸 李崇月 
“陌生化”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如何翻译陌生化成分以再现原作的文学性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以鄂温克族为题材的长篇力作,全文呈现出极强的陌生化特征,为读者营造出新鲜的阅读体验。徐穆实翻译的该...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陌生化成分 修辞手法 民情风俗 翻译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风景描写
《新乡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唐东堰 朱昶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CZW052)。
在迟子建笔下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有丰富的文学风景。本文从创作发生的角度探讨这些风景的现实来源,并且以小说中的两种文学风景——古典的风景和现代的风景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风景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这种风...
关键词: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风景描写 
生态伦理学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从“痛苦中心主义”到“生物中心主义”再到“生态中心主义”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61-70,78,共11页江忻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生态批评研究”(19BZW114)。
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中国东北额尔古纳地区自然、人文生态尤其是鄂温克民族对麋鹿、子女、火等不同伦理对象生态修身实践的描述,体现并超越了痛苦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以及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伦理理论的相关策略,藉以萨满教宗教...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族 生态伦理 麋鹿 病原体  
耻感与死亡的具象化及其转向--《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与抒情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严家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一般项目(22JDSZ3185)。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叙事与抒情中,呈现得最多也最为深刻的是耻感与死亡。耻感的产生源于个体对道德规范的违背,它在日常中具象化为某种爱恨,并最终以死亡作为归宿。接受耻感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并把对死亡的反思从他人之死转向自身之...
关键词:耻感 死亡 具象化 《额尔古纳河右岸》 
田园牧歌的余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34期24-25,共2页陈禹彤 胡高清(指导) 
“奶奶,你怎么哭了?”“不,我只是想起了一条金色的河流。”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鄂温克族田园牧歌的余响中,我们感受到传统生活在现代文明步步紧逼之下毫无还手之力的挣扎与凄惶,也将视角转向扎根在无数现代人心中的精神“...
关键词:田园牧歌 鄂温克族 现代文明 视角转向 迟子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