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分析法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运用——以米开朗基罗《大卫》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箫[1] 

机构地区:[1]新疆艺术学院

出  处:《天工》2025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基  金:202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中国传统人物雕塑语言的当代转化教学改革与实践”(XJGXJGPTA-2024024)普通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为教学案例,旨在探索图像学理论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实践转化路径。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三个分析层次展开立体化剖析,既呈现艺术家如何通过形体语言建构人文主义精神象征,又揭示艺术创作中传统图式与个性表达的辩证关系。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对《大卫》母题的多元诠释,恰恰印证了图像学阐释对创作主体性的启发作用——当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象征体系与视觉传统的互动机制后,便能突破简单的模仿实现传统文脉与当代表达的创造性转化。这种基于图像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不仅延续了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的研究理念,更为当代艺术教育注入了历史深度与文化自觉的双重维度。

关 键 词:图像学 米开朗基罗 《大卫》 形体 雕塑创作 

分 类 号:J30-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