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

作品数:1016被引量:19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化学吴啸雷朱大可王岳川田晓晶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原型批评视域下中西英雄比较研究——以双林寺韦驮像和米开朗基罗《大卫像》为例
《天工》2025年第7期14-17,共4页常晓君 张冰融 
双林寺韦驮像是我国明代中期的作品,而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雕塑《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501—1504年)的作品。韦驮像因其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神韵被称为“东方大卫”,二者都在神话中被视为英雄。神话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
关键词:原型批评 中西英雄 双林寺韦驮像 《大卫像》 比较研究 
国际社会对难民的救助(上)
《上海集邮》2025年第3期49-51,共3页程宏谊 
在历史上,由于宗教、政见和战争等原因,会导致成千上万的民众流离失所,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沦为难民。捷克画家瓦查尔的《原罪》和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逐出乐园》表现的是因为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有人说,《创世...
关键词:《创世纪》 难民 米开朗基罗 伊甸园 逐出乐园 夏娃 意大利 
误读与重构:对米开朗基罗圣乔瓦尼教堂厚墙方案的解析
《世界建筑》2025年第2期28-33,共6页李倩 胡恒 
米开朗基罗为圣乔瓦尼教堂设计的厚墙方案只留下一张平面手稿,后续研究者往往基于其助手调整过的木质模型进行设计解读,从而出现了误读,模型的出现损减了人们对于原设计的认知。本文回归设计手稿,基于最原始的材料分析厚墙方案并尝试重...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 集中式教堂 圣乔瓦尼教堂 误读 重构 
巴洛克和洛可可式建筑
《上海集邮》2024年第12期49-52,共4页黄山 
我们已经讲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它强调比例、平衡和规矩,但到了后期则产生了对传统规则的反转,称为矫饰主义又称风格主义或手法主义。典型的例子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劳伦图书馆(图1),看它前厅的楼梯像流消般地成为圆弧形、扶手上有花...
关键词:古典风格 手法主义 风格主义 巴洛克 瓦萨里 波浪状 洛可可式 米开朗基罗 
当街射杀CEO,他成了美国人的英雄
《看世界》2024年第26期25-29,共5页远游 
这位俊美年轻的男子,正在成为美国互联网的顶流。他那裸露的八块腹肌、发达的胸肌,还有那典型的意大利人面相,让人们想起米开朗基罗那尊著名的大卫雕塑。人们不断深挖他的曰常兴趣和爰好,转发他各种私人生活照,他的形象被制成各种表情包...
关键词:娱乐明星 私人生活 互联网 米开朗基罗 表情包 大卫 热卖 
予叙事以血肉——如何利用“自然呈现”的细节提升叙事密度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2024年第11期42-45,共4页范淑敏 
米开朗基罗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无论是国画的皴擦点染,还是叙事作品中的细节,都是作品达成的必要路径。细节是叙事的血肉,然而在叙事作品中就细节谈细节,并无太大意义。作家莫泊桑说:“一个作品的布局的巧妙不在于有...
关键词:叙事作品 莫泊桑 米开朗基罗 自然呈现 引人入胜 明确意义 点染 细节 
米开朗基罗给达·芬奇的艺术理想带来极大威胁,同时也是“反工作室”艺术家的守护神
《艺术品鉴》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詹姆士·霍尔 高文萱(译) 
仔细检视达·芬奇对绘画所做的辩护,会发现几个重大的谬误。久坐不动的艺术创作需要大幅缩减绘画尺幅,就算达·芬奇的确设计了一种滑轮装置,可以让大型绘画在墙上上下移动,以利画家能够坐着工作。轻轻松松毫不费力——正是切尼尼偏爱木...
关键词:达·芬奇 艺术理想 架上绘画 米开朗基罗 动的艺术 木板画 工作室 细密画 
“雕刻”建筑——浅谈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与建筑设计之联系
《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10期281-283,共3页李倩 
对米开朗基罗来说,雕塑是最重要的一个艺术门类,影响着他在绘画、建筑等其他领域的创作。文章从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分别介绍雕塑对其建筑设计的介入,阐述在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另类”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 雕塑 建筑设计 
棋盘上的诗(27)
《围棋天地》2024年第18期82-86,共5页韩晗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展览馆大厅中央,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高逾五米的巨型大理石男子雕像常年吸引着无数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的目光,它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相传在着手创作之前,米开朗基罗曾长久地凝视着那块巨石,之后,...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美术学院 大理石 展览馆 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 
论米开朗基罗雕塑中的“未完成”风格——以“哀悼基督”系列作品为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8期87-92,共6页郑锦濠 
米开朗基罗在16世纪50年代创作了“哀悼基督(pietà)”系列作品:“Rondanini”“Palestrina Pietà”“The Deposition(The Florentine Pietà)”,将它们与1498年的《哀悼基督》和16世纪部分初期的部分雕塑作品进行比较,尝试分析米开朗...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 未完成 哀悼基督 尼哥底母 样式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