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化日常:“日记格”与修身意识的近世演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胤[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25年第4期64-79,共16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文章学研究”(批准号:21DTR033)成果。

摘  要:随着理学兴起和理学家教学活动的展开,南宋中、后期开始出现在预先制定好的分栏格式中填写日记的风习。这些预定格式可统称为“日记格”。其最初形态是宋元时期的“日记式”与“日程空眼簿式”。明清之际,在善书功过格运动和士人结社风气的作用下,推勘“敬”“怠”“义”“欲”的考德日记格流行一时。道、咸以降大量存世的日记稿本,更为推究各种日记格式的实际填写状况提供了丰富例证。清中叶以来,日记格的考德意味趋于淡薄,有关知识积累和财务收支的栏目则日益强化。20世纪初,明治日本的“市贩日记账”模式流入中国,着眼于规训国民、造就理性“经济人”的新型预印日记册开始流播。带有强烈商业色彩的外来日程格式突破了士大夫修身理想,却又延续了宋明以来日记格以预定格式核算得失、调控日常的基本思路。

关 键 词:明清 考德日记格 理学 知识积累 士人结社 

分 类 号:K20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