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毓松[1]
出 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0-87,共8页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种训诂方法,认为它在区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同义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段注中有关"因文求义"的大量语言事实与以<说文>释义与<诗经>毛传为代表的训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因文求义"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判别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