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求义

作品数:15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段观宋张其昀谢俊涛王逸之李伟硕更多>>
相关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扬州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孔子研究》《文艺生活(下旬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咬文嚼字——《易水歌》中“还”字的析义辨音
《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年第10期0159-0159,共1页曾琛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讲述了战国时燕国面对强秦的军事逼迫,荆轲于危难时挺身而出,谋划替燕太子丹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悲壮故事。英雄人物荆轲因其有勇有谋、舍生忘死、侠肝义胆被载入史册,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
关键词:不复还 因境求义 因文求义 
贵在知礼 因文求义——“浴乎沂”新解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17年第6期58-66,共9页王逸之 
历来对《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章"浴乎沂"句的训释存在众多分歧。结合此章语境的"尊礼"思想,以及"雩祭"礼仪的分析,可知包咸"沐浴说"、王充"涉沂说"、韩愈"沿乎沂"、朱熹"盥濯说"等传统训释多有曲解。"浴乎沂"无论从季节时令和地形...
关键词:“浴乎沂” 《论语》 孔子 曾皙 
“刑”和“型”关系蠡测
《卷宗》2014年第5期441-442,共2页金扬笛 李伟硕 
对于《孟子.齐桓公文之事》中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王力版《古代汉语》的注释为:“刑,通型,用作动词.示范”;郭锡良版注释为:“刑,后来一般写作型,这里用作动作示范。”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透碧霄》和《政...
关键词:“刑” “型” 据古训 引旁证 因文求义 
训诂方法和原则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年第6期250-250,共1页曹丽媛 
训诂学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训诂规律的科学,是对训诂知识的理性认识,是对训诂的科学化。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要掌握科学的训诂方法,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动l诂学,也可以帮助我们阅读古代文献...
关键词:因声求义 因声求史 因文求义 训诂原则 
训诂两则——“徵”“技”二字字义考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年第1期32-33,共2页芦红 
运用训诂学方法,考证了“徵”与“技”二字在具体文本中的准确含义。在求证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因形求义”和“因文求义”法,并运用文献学资料进行比较互证,使得“徵”、“技”二字的准确意思得以显现。
关键词:“徵” “技” 因形求义 因文求义 比较互证 
《经义述闻》因文求义说略被引量:1
《语言科学》2008年第4期430-436,共7页谢俊涛 张其昀 
因文求义的训诂手段,在《经义述闻》中有着精彩的运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据词语之连列求义;2)据句式、语段之平行求义;3)据语境、文脉求义。
关键词:训诂 因文求义 训诂类别 《经义述闻》 
因文求义论(续)被引量: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47-51,62,共6页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项目"古汉语词义训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而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
关键词:因文求义论 训诂方法 语境 语义 语法 制约关系 
因文求义论被引量: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3-39,共7页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项目"方汉语词义训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
关键词:因文求义 语境 训诂方法 词义 文旨 文义 文理 词语训释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因文求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0-87,共8页毛毓松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
关键词:因文求义 训诂方法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文言词义的确释
《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7期18-19,共2页林银生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词义做准确的解释是首要的环节。为了弄清词义,人们通常的做法是翻字典、词书,查找古人或今人对这个词曾做过的解释。这些做法应该说是必要的,但仅用这些做法去求得词义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字典、词书所列...
关键词:文言词义 因文求义 同源词 情节线索 词义特点 思想脉络 《说文》 句子结构 子路 军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