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摄影艺术

作品数:72428被引量:8277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柴选郭建良李树峰杨成文孙宇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新华通讯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报更多>>
发文主题:摄影摄影集摄影作品摄影师摄影艺术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李树峰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质生产力、影像新业态与艺术创新的可能性被引量:3
《艺术评论》2024年第5期17-26,共10页李树峰 
新质生产力引发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回顾21世纪20年来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可对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的启示予以观照,其推动摄影突破经济、技术壁垒,推动摄影逐渐普及并走向大众,大量影像被制造,由此形成“第...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影像 艺术 
记录·照亮·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与摄影视觉现代性的意义被引量:1
《艺术评论》2023年第10期8-17,共10页李树峰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沿着这一理论与方法论,结合摄影的本体属性,可以从机位与视点对开启民智的作用、普通人肖像的发现和确立、人民大众成为文艺表现和摄影聚焦的主角三个方面,考察和发现摄影...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摄影 视觉 现代性 艺术 
影像新时代中摄影的嬗变与守望被引量:2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95-105,共11页李树峰 
本文从近年来多个大型摄影回顾展和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中摄影人的自觉行动出发,分析影像与历史之间、与记忆之间、与现实观念之间的多重关系,展开对新时代技术革命条件下,摄影实现大众化和日常化之后,影像在电子网络时代向“...
关键词:影像 社会纪实摄影 艺术性与物性 摄影评论 
摄影:传承与发展
《海峡影艺》2019年第4期1-1,共1页李树峰 
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摄影术公布180周年之际举办,无疑具有传承与发展摄影艺术的初心。在当今摄影实现日常化和大众化的态势下,回望180年走过的路,别具一番情感和思绪。摄影的历史是一代代摄影技术专...
关键词:摄影艺术 传承与发展 
李树峰:《岁月》是近百年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
《海峡影艺》2017年第4期17-17,共1页李树峰 
凭着真真切切的感受,原原本本地记录乡亲们的音容笑貌和体态。这些人物,让我们细读那些过往的岁月和沧桑。因为拍摄是在亲切的谈话中进行的,所以人物都很放松、很自然,回到了他们自身的状态。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摄影功力;而影像处理上,...
关键词:《岁月》 
影像的时间价值——读朱宪民先生的摄影作品
《中国摄影》2016年第3期70-71,共2页李树峰 
摄影,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切分与控制,来生成的。它面对生活展开观看,面对变迁呼唤停留,在时间之流里凝冻瞬间,在现实空间的"场"里提炼"影像场"。影像的价值,是从其所记录内容和记录方式两个方面,由时间赋予的。影像在社会文化演进中,...
关键词:时间价值 文化演进 摄影作品 朱宪 传播过程 记录方式 现场氛围 生存状态 莫言小说 决定性瞬间 
在生活深处寻求影像的力量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李树峰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的话。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基本的道理,而常识往往在雾霾中被遮蔽、被忘记。古人诲云:'功夫在诗外。'其目的希望后来者加强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 身之本 生活积累 中心任务 影像化 影像语言 影像艺术 虚拟影像 日常化 向善 
胶片·水墨·笔触——对话摄影家陈大志
《中国摄影家》2015年第11期32-49,共18页陈大志 吴鹏 李树峰 段琳琳 
“这种效果能够畅快淋漓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吴鹏:你是怎么开始摄影的?为何专注使用胶片?拍摄的底片,是采用电子分色还是平板扫描仪做数字化处理?
关键词:摄影家 胶片 对话 笔触 水墨 数字化处理 平板扫描仪 电子分色 
用镜头为历史作证——对话摄影家张国通
《中国摄影家》2015年第8期40-51,共12页张国通 张焕利 李树峰 李德林 段琳琳 
时间:2015年5月地点:北京"他跟我说,你不是来玩儿的,这些天你经历的事情很重要,要好好拍,留下历史。" 李树峰:这几年,我们看到你拍摄的关于中日战争历史遗留问题的图书和画册陆续出版。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你深度介入到很多问...
关键词:历史遗留问题 张国 中日战争 中国劳工 李树 花冈事件 高金素梅 桐村 花冈暴动 中国远征军 
一半在书房,一半在路上——对话摄影家梅生
《中国摄影家》2015年第2期22-41,共20页梅生 李树峰 李德林 
段琳琳拍挂历,摄影换来金钱的物质体验李德林:喜欢上摄影,有什么机缘巧合吗?梅生:小时候喜欢玩儿,家里有一台苏联卓尔基相机,上中学时开始上手,不过就是拍个纪念照。后来当兵时做过宣传工作,拍过一些天天读大批判之类的照片。真正觉...
关键词:摄影家 书房 对话 天安门事件 天安门广场 宣传工作 李德林 纪念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