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sk453)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万惠玲李蒲洁胡飞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滁州学院学报》《雕塑》《科技资讯》《科技创新导报》更多>>
相关主题:艺术发展淮河流域花鼓灯艺术花鼓灯民俗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明中都皇陵石像生的装饰性与审美追求被引量:2
《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34-35,104,共3页王磊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08sk453)
"石像生"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们如同一批"卫士"守护着陵寝,成为仪仗的象征,是王侯将相陵墓前特别的装饰性建筑。凤阳明中都皇陵石像生在内容、风格上兼容并蓄,在雕刻手法上突出多样统一的装饰性,造型生动、形象精美,具有典...
关键词:明中都皇陵 石像生 艺术特色 装饰性 
浅析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在民俗包装中的运用被引量:3
《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25期227-227,共1页万惠玲 
2008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成果之一(编号:2008sk453)
本文从传统造型元素为切入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探索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民俗包装设计的契合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再创造空间,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探讨民俗包装设计如何与...
关键词:传统造型 民俗 包装设计 
探析邳州民俗剪纸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1
《雕塑》2008年第4期58-59,共2页万惠玲 胡飞 
2008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资助<淮河流域集会文化中的民俗美术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08sk453)
民俗工艺与汉代造像艺术的生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邳州剪纸艺术在表现内容、雕刻技法和艺术风格上吸收了汉代造像艺术的某些特点,继承并发展了汉代造像艺术,是汉代艺术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邳州 剪纸 汉代 画像石 造像艺术 
淮河流域花鼓灯艺术发展探微被引量:1
《科技资讯》2008年第21期186-,共1页李蒲洁 
2008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2008sk453淮河流域集会文化中的民俗美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对安徽淮北地区花鼓灯艺术概况,花鼓灯艺术文化发展演变的探微,从而得出花鼓灯艺术是民间艺人们充分发挥闪光的智慧,融汇了汉民族中各种民间艺术之长,经历了历史巨变成长起来的艺术奇葩。
关键词:花鼓灯艺术 淮河流域 发展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